



整體成效分析
一、因為具體落實透過資深藝人擔任社區大學講師,透過生命故事的分享和串連,建構資深藝人和學員互相之接納與認同,獲致極高迴響。
社區大學學員的年齡層以40~60歲居多數,與資深藝人過去曾走過的風華年代相重疊,擁有共同的時代背景,對學員們來說,資深藝人的生命故事分享很容易引起廣大學員,尤其是女性學員的共鳴,社區大學學員以女性居多,在傳統的社會價值觀的架構下,她們缺乏發聲的管道和機會。因本計畫初步著重於生命故事的述說,藉由資深藝人的分享易於引起共鳴的特色,創造了相互聆聽及關懷的友善情境,達到共同心靈成長效果,建構彼此高度的接納與認同,因此,也獲致極高迴響。
二、透過本計畫,與協辦單位合作,建立表演藝術師資庫,累積寶貴表演藝術文化人才資源。
資深藝人擁有的表演、編導、舞台經驗等,實為一項珍貴的文化資產。本計畫首先透過講座形式,提供資深藝人走入社區、成為社區大學師資的機會,並能於將來建立專業師資庫,已參與之講師名單(如附)
三、透過此計畫,結合環境、人文、弱勢關懷..等公共議題,建立講師與學員
參與社區公共性的平台與管道。
林文隆老師是個環保音樂人,他創作了很多環保歌曲-諸如黑熊、紅瓦厝、
淡水河、酸雨以及膾炙人口的友情等,呈現對台灣有關環境保護問題的關
懷與人文省思。環保音樂中的歌詞述說著環境被人類破壞殆盡,引發民眾
喚起他們對自己在地的生活環境、河川、生態的保護及維護的省思,並有
進一步的實踐關懷。
四、透過此計劃,結合社區大學開設常態性表演藝術課程。
從此計畫設計12週課程學員從基礎的演技開始理解起,慢慢進入戲劇的
喜、怒、哀、樂,並在之中學習如何克制、發揮,看似演藝工作的一部份
其實與人生的差距非常貼切。課程的功能不只教與受的問題,還
是學員對自己成長過程的觀察,可釋放自己的情緒也能了解別
人。
檢討與建議
一、提升及擴大資深藝人講師群參與意願為明年計畫重點工作
由於此計畫為第一年,參與此計畫之資深藝人有限,如何提升資深藝人參與社區大學講座及課程計畫,是明年應思考的重點。
二、加強宣傳工作,以擴大此計畫講師及學員的參與意願
三、資深藝人講師群分佈全省不均,未來建議廣徵各區在地資深藝人,以便長期
課程規劃。
表演藝術講座分佈於北、中、南地域性甚廣大部份師資都居於北部,所以要多延攬在地本土藝人加入在地師資培訓,才能落實照顧弱勢台灣本土藝人。
四、資深藝人準備講義不易,未來建議增列班級助理或行政助理,協助講義編印。
資深藝人在舞台上,有預先腳本讓他們先研讀、揣摩針對角色的詮釋能發揮
的淋漓盡致。而在於社大學術講台上之教學,與舞臺上略有不同,所以有些
藝人對於教學前準備講義有困難。
五、未來為增加建立講師與學員参與社區公共性的管道,建議可將環保、人文..等公共性議題納入課程規劃。
資深藝人可提早與社大承辦人結合社大資源如志工團體、戲劇團體編寫一部
有關公民社會理念、公共參與、社會重建、社會內在反省、環保議題等等,
讓學員及民眾參與演出,再請講師從表演當中講解每個人扮演角色如何去詮
釋,及引領學員討論劇情所要表達的意境,藉此引發大家對議題的省思。
六、贈品的數量掌握應考慮招生學員的可能變動。
由於預先報名及實際參與課程人數有差異,未來考慮贈品數量先報名者為優先送送完為止,可掌控招收名額及印製贈品之數量,或寬列贈品數量。
七、加強與講師確認授課時間之溝通協調工作
此次講座之講師是資深藝人,有些還有在接拍戲劇較忙碌,所以當課程與講
師都安排好之後,要與講師做講座主題、日期、時間最後之確定,於前兩週
之確定才不致於講師到當天而忘記,未準時到社大上課。
八、建議資深藝人講師可分享過去作品或創作
此次講座深獲學員及社區民眾的認同及熱烈回響,下次講座時,
年來的創作、演唱作品及照片與學員分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